一千萬黑心暴利都不賺 用童叟無欺打造第一品牌(1-3)
1989年8月26日,絕對是台灣房地產市場中難以令人忘懷的一晚:近五萬人夜宿當時的台北市「地王」路段忠孝東路四段,抗議翻漲以數倍計算的房價!
這場台灣解嚴後第一個由小市民點燃的都市改革運動,是以李幸長為主的一群小學老師,用發傳單、辦活動方式,拉起台灣史上第一次抗議高房價的「無殼蝸牛運動」序幕。
當年37歲的板橋新埔國小老師李幸長,一邊教書一邊準備研究所考試。前一年年底,他把房子賣了,閉關讀書,準備換個小房子,留點錢作為進研究所基金,以及即將出生的小孩費用。沒想到才半年時間,他賣了160萬的房子已漲到300萬,但他卻連小房子都買不到了。
怒火難平的他,和同事及一些朋友在當年5月發起組織「無住屋者救援會」。沒想到原本只是一個單純小學老師微弱的發聲,卻引起庶民大眾廣大的迴響,因為那也是所有無殼蝸牛之痛。
「沒有房子,最慘的狀況就是睡馬路嘛!要睡馬路的話,就要睡全國最貴地方!」李幸長當年接受媒體採訪時說。
目睹無殼蝸牛運動,強化「新式仲介」決心
當時房價漲得到底有多離譜?1970年代,經歷了兩次石油危機,政府在多項公共建設、產業升級的擴大投資後,台灣經濟再次起飛,房價也因此看漲,在仁愛圓環第一次出現總價破百萬的豪宅,還引得當時的行政院院長蔣經國派人調查「到底是誰住得起」。
進入1980年代,政府又祭出多項產業獎勵辦法,商賈繁盛。到了1983年,臺灣的製傘、製鞋、拆船業、自行車、網球拍等21項產品,就已經名列「世界第一」,房地產更是水漲船高。
1987年2月27日,財政部國有財產局標售北市南京東路三段華航旁一塊1,700餘坪的土地,國泰人壽以超過公告地價3倍多的1億5千萬創下當時天價標下,也使其周邊土地頓時飆高,從此台北市地價開始高漲。
台北房價四年內漲449%
根據《天下雜誌》的報導,在無殼蝸牛上街當時,台灣房價在兩年內已經漲了三倍,台北市房價更是在四年內漲了4.5倍。當時台灣預售屋及新成屋的平均每坪單價,由1987年約6萬元,上漲至1989年約19萬元。北市住宅價格更由1986年每坪6.72萬元,漲到1990年的36.87萬元,漲幅達449%。
同一時間,台灣股市迎來爆發,自1986到1987年,短短一年內,暴漲將近五倍之多,股民腰纏萬貫,房市也跟著熱絡。所以當市場知道孫慶餘要創立一個新的房仲品牌時,都以為他是看市場一片大好,要自己出來賺,殊不知這其實是他的一場豪賭,要真正落實自己所引入的「新式仲介」。
「因為加盟店店東不確定新式仲介到底會不會成功,我乾脆自己先成立永慶房屋品牌,以直營店方式來經營,要向他們證明這樣是會成功的、這樣才是對的,」孫慶餘說。
說的不如做的,開直營店證明理念
說的不如做的,孫慶餘把永慶房屋當成「新式仲介」的樣板,將當初推動的作法,直接應用在1988年成立的「永慶房屋」直營體系(註:永慶僅在雙北地區有直營店,其他地區都採加盟,詳情見第七章)。
有趣的是,當時店招牌掛的是永慶房屋「生活仲介廣場」,而不是「房屋仲介」,因為永慶房屋是要幫助消費者找尋美好生活的落腳處,希望「美好生活,從此開始。」
第一步,永慶房屋花了90萬、一整年的時間,在1990年導入以紅、灰、黃三色為基底的CIS(企業品牌識別系統)。紅,象徵永慶房屋熱忱、積極、主動的服務;黃,象徵永慶親和的形象,根植於社區、土地;灰,象徵永慶專業的形象,以及踏實穩健的作風。
圖案設計則是以箭頭指向住屋造型,結合陰陽三個同心圓弧,代表三個圓滿。第一個是交易的圓滿,保障客戶權益達成交易的誠心;第二個是服務的圓滿,一次委託永久服務的信心;第三個是居住的圓滿,階段性地為客戶,從尋找家、擁有舒適的家、到享有住屋尊嚴的信心。這亦象徵永慶追求成長、生生不息的企業精神。
員工的外表一樣要求。他們發給員工制服,男性西裝領帶、女性上班套裝是基本標準,在在都要從外表來體現品牌強調的專業與信任精神。也許有人會認為這只是表面,但長期觀察永慶房屋的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副教授莊孟翰卻不這麼認為。
「從店招、制服、領帶、接待到內部裝修有一個整體的企業形象其實非常重要,永慶從服儀的要求,到禮節的訓練都有固定的SOP,這才能體現這是一個對自己有嚴格紀律要求的組織,也才能取信消費者。」莊孟翰說。
三不政策:不炒房/不造假/不隱瞞
更重要的是把「新式仲介」的核心導入:收取固定比例服務費,不賺價差的交易透明化。為了實現這個理念,永慶房屋從成立的第一天,就開始大舉「三不政策」大旗,也就是「不炒房/不造假/不隱瞞」。
這可不是標語。
早期有個案例,讓許多元老級的員工至今印象深刻。當時有位店長興沖沖跟孫慶餘報告「好消息」,敦化南路上有間店面,屋主急需用錢開價六千萬出售,但買方願意出到七千萬。中間價差如此大,主要是因為店面買賣數量較少,因此很難知道行情,這樣的資訊落差正給予了仲介上下其手的空間。永慶大可以先找人頭或投機客合作,用六千萬買下再轉手以七千萬賣出,立馬就賺一千萬,另外還有兩次仲介服務費的入帳。
放棄一千萬不賺,只為了誠信原則
但當時站在第一線直接帶領員工的孫慶餘,面對暴利的誘惑也不妥協,當場厲聲拒絕,重申永慶房屋的三不原則,堅持永慶的角色是協助買賣雙方完成交易服務,要賺的是服務費而不是差價,最後雙方以七千萬成交。
「其實那時公司還虧錢,我們只要動手腳就可以賺一千萬,但我不願意,董事會知道了也唸我,但我還是決定要這樣做,後來那個店長也因為理念不同自己就離職了。」身為領導者的孫慶餘以身作則,也才能將誠信內化成企業文化的DNA。
「這要有多大的理念、堅持、意志,然後克服人性,才能夠克制去賺quick & easy money?當然也是因為如此,我們才會願意跟著孫董這麼久,」葉凌棋觀察。
不用老鳥用新人
為了確保找到認同這樣價值觀的團隊,孫慶餘每網羅一位夥伴,都是親自深談,寧可任用適合公司文化的人,也不用很優秀但不合公司文化的人;寧可找有潛質的新人來訓練,也不愛用仲介業中的老鳥。
「有時候永慶房屋的客戶還會嫌我們的人,有點鈍鈍、笨笨的,很誠實、很實在,」孫慶餘笑著說。
葉凌棋就是這樣進入永慶。
政大地政系畢業的葉凌棋,第一份工作就加入住商不動產,是當時行業中少見的高材生。原先他因住商標榜的「新式仲介」而入行,但一年多下來覺得自己的成績一直不理想,開始萌生退意。「我當時真的已經不想再做房仲了,」葉凌棋回憶。
就在他離開房仲業不久,他的一名學長找上他,「凌棋啊,我們家老闆想跟你吃吃飯聊天。」
這位老闆正是孫慶餘。葉凌棋記得,當時席間除了自己與學長外,就只有孫慶餘與夫人,過程中聊了許多,直到席後才邀請他加入永慶房屋。「我覺得孫董在吃飯當中已經在對焦理念了,覺得我的想法與他相同,才願意讓我加入永慶房屋。」葉凌棋表示。